连续两年行业第一,东原再次走出舒适区
阅读:4600 2020-09-21
前段时间,莫老爷听说,东原原·聚场Y·O运营团队正在研究新课题——如何将原·聚场推向市场化?


并且,这件事已经有了实质性动作。

9月15日,《东原集团2020开发者大会》,东原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客户创新中心及战略发展中心负责人陈涵的发言,隐隐约约证实了这一消息。

640.webp.jpg


陈涵说:“我们要将原·聚场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外拓,而不是局限于东原社区。”


莫老爷是长期关注原·聚场的媒体人,亲历这场发布会的感受,与走进原·聚场的感受颇为相似。


与当下大部分房企热衷于哪怕华而不实也要追求高颜值的网红设计理念不同,原·聚场在好用与好看之间,好用,永远是第一位的。


其原则是——保证好用、努力好看。因为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而是为了生活在那里的人。


这场发布会的制作也一样,同行开发布会的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统统没有,至始至终呈现的,都是温情的东东马,且每一匹东东马,都能看到曾经的你自己,格外打动人心。


640.webp (1).jpg

发布会很精彩,莫老爷的好朋友老潘,已经撰文还原了现场,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 东原Store:凭什么屡屡打响"地产创新牌"?》阅读。

而莫老爷的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回顾原·聚场三年成长之路,以及剖析其在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新社区文化运营第一名的情况下,再次主动走出舒适区,迎接市场化挑战背后的逻辑与真相。


01

#三年成长之路,一直在迭代

原·聚场从何而来?


原·聚场从何而来?

东原集团董事长罗韶颖的大院儿情结。

所谓大院儿情结,即大家共用一个院子,共用一棵树,共用一片天空,没盐了去隔壁家借点,院子里充满人情味。

罗韶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640.png


但随着社会变化,大院儿正在慢慢消失。

一方面,罗韶颖那代人都很怀念儿时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房价上涨,很多85后、90后乃至95后,他们在城市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小,当听说大院儿时,都流露出了深深的向往。

于是,东原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在社区里打造一个公共空间,把逐渐割裂的邻里关系,重新聚拢到一起。

这是原·聚场的初心,也是罗韶颖的情怀。


遇见青山周平,首个原·聚场落地


这个想法迅速落地生根。

因为,东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青山周平,一个性格温润细腻的日本设计师。

青山周平的代表作“400盒子的社区城市”,设计理念即探索未来社区生活方式,除了绝对隐私的空间,其余空间都可以共享,比如共享书房、共享厨房、共享健身房等,这些空间将人聚在一起,让美好发生。

是不是很接近大院儿生活方式?

于是,东原将第一个原·聚场交由青山周平设计——2017年6月,在重庆东原D7区,全国首家社群空间诞生了。

它实现了吧台、1℃教室、书塔、亲子陪读室、烘焙房、小剧场等13个生活功能的共享。


640.webp (2).jpg

| 重庆东原D7原·聚场 |

青山周平说:“重要的不是房子,而是生活,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情。”

现在,这个原·聚场的开篇之作,已经成为地产人的朝圣地。只要有房企想做好社群运营,那么一定会想到,先去东原D7区原聚场取个经吧?

据说,最高峰时期,这里平均每天都要接待外部参观,包括政府人员。

如何令原·聚场活起来?参与感!


有了共享的实体空间,还得令空间活起来。


怎么活?陈涵说,需要有运营、有内容。


640.webp (3).jpg

| 陈涵 |


除了原·聚场运营者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外,东原会积极鼓励那些愿意展示、释放“真我”的业主参与进来,最终形成由原·聚场运营者与业主kol共同组成的运营团队。


东原很喜欢提及的一个词是——共创。


发布会上,罗韶颖说:“东原的创新,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共同创新,而不仅仅是我做,你用。”


我们知道,小米早期的营销非常棒,也是共创思维。

引导用户参与到小米的产品研发中,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还提高了用户参与感,最终构建了一个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这些用户都变成了小米铁杆粉丝,因为他们觉得:这也是我研发的作品啊。

原·聚场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的思维。

把做社群、做服务、做内容、做品牌的过程都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每一个节点。

一方面,能与用户打成一片,用户可随时随地表达需求,原·聚场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接地气的反馈,从而迅速迭代产品。而不是像其他开发商,只能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不仅反应迟钝,效果也是一知半解,最终拿着自己觉得好的产品一厢情愿臆想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用户成为社区共创者,才会真正喜欢生活在东原社区里,升级用户满意度,为东原品牌创造价值,甚至成为市场销售助推器。


原·聚场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东原与业主共创的大大小小故事,比如这首与四位邻居发烧共创的新年祝福单曲《爱因为在心中》。


发展到今天,原·聚场已经是完全自由的空间,怎么使用,怎么运营,交给的是进入那里的每一个人。他们才是“发动机”,原·聚场运营者只是“点燃器”。



定义今天的原聚场:还在迭代...


有人说,能不能用一句话定义今天的原聚场?

还真不能。原·聚场一直奔跑在创新的路上,可能你刚想好一个定义,第二天它就变了样。

比如今年完成了6大社群的升级:小行星亲子社、木棉美学社、分子动力社、微光爱心社、枫叶老友社、元气美食社。


比如6月原·聚场就又迎来了新物种——安心成长学院。

它的前身即小行星亲子社,最初是为了增加亲子间互动而设立。但过程中,很多家长对东原提出要求,希望这个社群能融入更专业的内容帮助孩子成长。

640.webp (4).jpg
| 小行星亲子社活动 |

于是,原·聚场便与重庆市少年宫盒子学院合作,将重庆市少年宫教育体系和师资引入社区,在安心成长学院开展形体艺术、创意美术、书法舞蹈等一系列课程,使小业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优质教育内容。

再比如,老年业主的生活内容也在原·聚场不断得到丰富。

据悉,原·聚场与迪马产发康养板块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即将推出独特的社区养老服务,打造小区型综合为老服务示范项目,成为新时期社区养老的一张名片。

虽然难以定义生长中的原·聚场,却可以梳理出其3年的成果。

截止2020年,原·聚场已落地10座城市、19个原聚场。线上原·聚场原聚点空间7个,服务数万名社区用户,运营超100个社群,成立31个兴趣小组,挖掘390余位业主KOL代表,聚合超4.7万名的社员与10w+粉丝。


02

#又有了新课题,开启外拓新里程



与政府合作探索新模式


未来的原·聚场将去向何方?


蝉联两年行业第一又如何,原·聚场照样大步迈出舒适区,继续探索新领域。


外拓,即新领域之一。


关于外拓的计划,初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陈涵发布会上透露的,与政府合作,在东原社区外尝试更多落地形式。


重庆市云阳县泥溪小学儿童之家就是一个例子。

泥溪小学有400多名小朋友。原·聚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社会角色参与到泥溪小学的扶贫工作中——对这所小学的空间进行了改造。

这是泥溪小学改造前的样子。
640.webp (5).jpg

这是改造后的样子。原·聚场为泥溪小学的孩子们提供了城里孩子才能体验到的娱乐空间,如此另类的扶贫形式,比传统开发商纯粹捐物资要有意义的多吧?

640.webp (6).jpg

最值得一提的是,泥溪小学有2/3留守儿童,所以留守老人也非常多。在进行改造时,原·聚场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到老人活动需求,别出心裁打造了一个既关爱留守儿童、也温暖留守老人的创新型活动空间。


而这也是原·聚场最核心的点,时刻瞄准客户需求。


还有“金马中心原·聚场”案例。


它是云南省单层面积最大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总建面2600㎡,能辐射周边约3.4万居民。


640.webp (7).jpg


设计结合了昆明当地多元化的民族特色,主要分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中心四大功能区。


640.webp (8).jpg


与政府合作探索的原·聚场外拓,更多是以回馈社会为出发点。



延伸小区外3-5公里,走向市场化


原·聚场外拓的另一种模式,是莫老爷从原·聚场员工以及东原品牌小伙伴处打听来的——要延伸至服务于东原社区周边3-5公里的街道或商圈,使原·聚场走向市场化。


如何理解?


东原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原·聚场不该局限于服务东原社区,它应该走的更好、更远,它也自信东原社区外部消费者会非常欢迎它。


东原已经在积极推进这件事。


布局街道方面,还赶上了一些红利。


一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就陆续出台促进社区居民服务政策,而国内缺乏社区配套的楼盘太多了;二是国家现在也鼓励幼教、幼托等机构的发展,并对文创产业大力扶持。


为抓住政策红利期,原·聚场已经制定出一套择址标准,一旦发现符合标准的机会,便会主动出击谈判。


布局商圈方面,原·聚场也已经在重庆东原自有的某商业体里,签署了一份租赁合同。


用内部员工的话来说就是:“这相当于试点,领导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要经历与这些传统商户最激烈的竞争,并取得胜利,才能扩张。所以尽管是自有商业,给原·聚场的租金没有任何折扣。”


在这位员工看来,从技术性角度而言,原·聚场走向市场化的可行性极高:

第一,对c端业主生活习惯,东原做了很多入户访谈(业内,东原这一块的费用支出行业TOP3),访谈结果显示,在疫情影响减弱后,较之去往远距离的传统商业中心消费,业主更倾向于社区外就近消费。

第二,原·聚场在与近10万用户累计两千余场社群活动的共创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B端及内部商户资源。

第三,前三年的运营,让原·聚场看到了社区消费市场的诸多可能,尤其是与社区为有强粘性的一老一小两大消费群体。


短期目标:让街道、商圈更美好


问及原·聚场市场化的目标,几位东原员工称:

短期是让街道、商圈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长期是让城市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

他们也坦言,走向市场化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大家有时也会迷茫。


过去三年,外部一直在激烈辩论的问题是,原·聚场究竟能不能帮助东原卖房?


莫老爷拿到的一份内部调研数据显示,原·聚场之于客户满意度层面有1-3个点的提升。


640 (1).png

客户满意度这个东西,前文有提到,是特别有助于品牌溢价的。


在莫老爷看来,任何漂亮的营销手段,只能取得短期去化效果,长期来看,聪明的做法一定是服务品牌价值。否则,你每卖一个新的项目,你的上一个项目都不能成为你的品牌背书。


几乎没有一个品牌不希望拥有品牌溢价,东原也一样。


在东原内部早就达成共识,原·聚场必须做大、做强,它是东原独一无二的标签,是引发用户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间接的隐形财富。


以上,就是亲历《东原集团2020开发者大会》后,莫老爷对原·聚场全新的所闻与所思了。

640.webp (9).jpg
| 东原高管发布会合影 |

莫老爷曾向一些东原员工请教,为何同行学东原却学不会?


他们的回答高度一致:这是企业基因问题,东原骨子里热爱创新。

在房地产这么传统的领域,东原把创新置于战略性地位。


罗韶颖说:“我们一直在做一件叫做创新的事,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兴趣。责任让我们认真跑完100米,兴趣让我们跑完不肯停,能再跑100米。”


百米又百米,东原一路跑不停,连罗韶颖自己都常常很惊讶:“奔跑之中,我们又不知不觉玩出了这么多新鲜东西呀。”

发布会上,罗韶颖重点提及了东原it部。她说,东原的it部可能是行业里最苦逼的。


东原对于新技术要求一直很高,是行业第一家把OA系统全部搬上手机的。甚至,当东原的某些需求市场上没有相应产品满足时,it部的码农们还要被迫成为一个个产品经理。


640.webp (10).jpg
| 罗韶颖 |

企业的基因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著名富豪迈克尔·莫里茨做记者时采访过无数伟大企业,做风险投资时又投过很多成功企业,他认为:“企业基因早在它最初18个月就被决定了,此后不可能再有什么大改变。”

因为决定企业基因的,往往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们,要想改变基因,除非把企业里所有发挥最高作用的人都换掉。这显然不现实!

最后,附几张全国各地东原业主聚在原·聚场,让美好发生的暖心大片: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东原·九章赋自面市以来,备受遵义市民关注。合院产品十分炙手可热,目前合院紧急加推25-28#,8# 台地平层依然热燃全城。东原·九章赋凭借“秒罄红盘”的独特气质,已然成为新蒲新区品质住宅新骄傲,也为遵义住宅带来新的生活面。
2021-08-20东原集团 东原 住宅地产  阅读:6464
提到重庆本土民营企业,迪马股份是绕不开的存在,它是重庆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中国特种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东原地产,也是极具影响力的本土房企。
2021-03-15西部城事 土地市场 东原  阅读:4047
2016年,东原·晴天见洞察南湖青年人群生活痛点,首创青年运动社群,在大品牌云集的南湖突出重围,从销售、口碑两方面登顶区域TOP流量红盘。
2020-12-23莫老爷 住宅地产 东原  阅读:5063
不是所有房企都能打造超级IP产品系。 超级IP产品系诞生,需要好的企业土壤和产品专业团队。 东原,是一家强调产品主义的典型房企。
2020-11-26地产总裁内参 住宅地产 东原  阅读:5491
东原TOP系印长江的第六座,终于在千年古都西安开放示范区。
2020-11-25莫老爷 商业地产 东原  阅读:4563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