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吴建中:建筑是人类的朋友
阅读:3396 2012-05-22

 \

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  吴建中


吴建中197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1982年获该校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任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社会职务有: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全国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曾任国际图联管委会委员(2001-2005)。出版有《21世纪图书馆新论》、《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世博会主题演绎》、《和谐的进步》等著作20余本

拉波尔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跟“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是不同的,也有人说你是否误读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没有排斥历史和自然,相反自然、艺术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正是我们所要倡导的。但是有很多人误读了这句话,真的把建筑看成是人类居住的机器。如今GDP发展本位的驱动模式下,成批成批的旧街区被拆除,成批的大楼崛起,城市迅速的膨胀,向周边不断的蚕食蔓延,建筑大军早出晚归奔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我前一段时间听了两堂课,上午的老师讲城市规划不要受经济的制约,下午的老师讲城市规划要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这两位老师都讲的非常的精彩,不仅论证合理,而且数据详实。因为当天两堂课的反差很大,所以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但是我们到底要向政府决策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在上海世博会上,丹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自行车馆,很多人都只注意到它的小美人鱼了,但是小美鱼只是点缀核心,这说明了公共交通发展当中的一个作用。这跟通用汽车馆展示的是相对的,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汽车轮子上美好生活的图画,一部小汽车,一栋乡间别墅引起了我们的美国梦。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城市规划都是按照车本位的模式设计的,而自行车馆告诉我们,过去那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天我们应该更加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人本。

我想现在是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反思城市发展的时候了。今天的城市发展,应该以什么为导向,我们不能责怪拉波尔,因为那时候正是从机器时代向科技时代转移的时期。上海图书馆有一个徐家汇藏书楼,就在徐家汇的旁边。上世纪80年代建造地铁1号线的时候本来是要拆除的,在巴金等一大批名人的呼吁保留了下来,它楼上是典型的罗马大书房形态,而楼下是中式的空间,原来延续的第6个空间是要拆除的,我们硬把它保留了下来,否则整个结构就要破坏掉了。而今天这个跨越在人行道上的大书房成为了徐家汇最亮丽的风景线。说到徐家汇大家现在想到的是商业中心,而它以前是一个文化中心。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里面的书片字未丢,而且保存的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建筑里的书和这里面的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我们意识到这种责任,这个楼这本书已经成为上海历史的一部分。文革期间,我们的官员为了保护它们而受伤,当他们看到徐家汇藏书楼仍然完好无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没有遗憾。你可以仿造原样再造一个藏书楼,但是建造好以后你还闻的到它的气味和找的到它的故事吗?希望大家去感受一下,回味一下。

第二,建筑是有记忆的,它给你的是一个延续的完整的记忆,这座楼为什么要建,楼里的人对它是什么态度,屋里屋外发生了什么,一切的一切这座楼都会留下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个大明宫,讲述了西安古城,但我们对此却没有很生动的感受。同样希腊的雅典馆给我们的展示就是古人和当今人如何对话的,两个展示一对照就可以看到差距了。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当中,你会发觉,很多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而在很多的方面,我们是不如他们的。所以修复的过程是老建筑恢复记忆的过程,也是我们向古人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公共建筑,向他们请教。我看了一下大明宫,觉得没有值得参观的地方,问讲解员这个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告诉我,这个楼最特点的地方就是三出阙,就是只有古代帝王才享有的样式。而我看雅典城的时候一幕幕的古代场景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感到非常的充实和震撼。回家以后我阅读了古希腊的历史,还看了古希腊的舞剧,台词中不断的听到佛迪亚(音),这是火的意思,火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你们可以看到,男子裸露上身,女子身着古希腊风格的长裙。也许我扯的太远了,这是我参观希腊馆时的那种感觉。在我们的城市有一些激起我们回忆的建筑,有一些兴奋、一些悲痛,它是历史城市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这个城市里值得回忆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们还能无视他们的呻吟和呼唤吗?

第三,建筑是有神韵的,有的建筑外表并不起眼,但是有一种神韵在里面。我们眼睛里可能只有宏大建筑,其实一些平凡的老建筑当中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正是这些不平凡的东西,激起了我们的敬畏心和上进心。从开发商的眼光来说很多建筑既没有很多的经济价值,还要花钱保护,于是就拆除了。可是一旦拆除了就抹去了这个城市的闪光点,抹去了人们心目当中的希望。你可以复制它,但是它的神韵是复制不出来的。小时候我们的那种感觉找不到了,因为它包含了很多的情感,在机械或是数字复制的时代,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神韵。所以我们今天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更需要挖掘公共空间作为场所的价值,这一切在虚拟化的公共空间里,是找不到了。十几年前国际足联秘书长在参观这座城市的时候对我说,上海是新领袖、现代与传统反差鲜明的城市。我不知道他如果今天来会怎么说,因为旧建筑和旧里弄已经很少了,而新的建筑越来越多了。有一点可以骄傲的说,上海比较早的意识到了城市建筑与城市影响。前几年有一部大型纪录片《黄浦江》在电视上播出,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上海曾经是水上城市,后来水路让位于马路成了车子城,后来马路回不到水路了,但是我们总觉得这个城市缺少了什么,这几年上海下决心整治两条河流,对黄浦江两边的大道进行了调整,它调整了城市对水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

1979年墨西哥城国际建协的会议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建筑师一定要是有责任感的维护者才可以参与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城市的创作手段。”不仅仅是建筑师,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该担当起我们的责任,让每个建筑跟我们一样担当起这个责任。今后建筑不再是污染的源头,不仅要做到少消耗能源,而且通过太阳能发电贡献能源。不仅要垃圾减量,而且也要有垃圾回收的功能。如果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建筑就是鲜活的细胞,我相信20年以后,50年以后,每个建筑都是有情感的,这些活生生的载体诉说着这个城市的过去,也呼吁人们把这个责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我们所提倡的是后现代主义,是生态艺术的崛起,真正认识到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并且当代的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
2007-09-08ARCHINA 建筑评论 俞孔坚 土人  阅读:5743
重庆设计集团将数字化作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构建了“四横四纵”数字化赋能策略,横向以“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生态”为推进原则,纵向以“标准、数据、场景、协同”为核心要素,着力打造行业全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2023-12-05重庆设计集团 科技 数字化转型  阅读:3071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发展规划》,梳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关于AIGC的研发现状,加强同行交流与技术传播,促进行业进步和发展,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委员会协办的2023年度“建筑数字化转型与AI设计”专项工作研讨会于2023年11月25日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召开
2023-11-28同济设计TJAD 研讨会 科技  阅读:2774
以“数智营城·科技赋能”为主题,探索数字建筑科技如何赋能城市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3-11-24世界建筑科技创新大会 科技  阅读:2709
为提升方案人员自主设计生产技能与生产效率,加强全局方案设计人才队伍建设,11月16日,八局设计成功举办2023年LUMION软件设计能力提升培训。全局共127名设计体系相关专业人员通过“主会场+视频分会场”的形式参与。
2023-11-17八局设计 培训 科技 软件  阅读:1495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